2021·苏州·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青年学者研讨会专家评述集萃(二)

时间:2021-12-07  浏览:10



一、2021124日上午第一场(主持人:汪申申)

论题1:巴赫金对话理论解读复风格华彩段—施尼特凯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华彩段分析

发言人:赖菁菁

评议专家:刘经树、韩锺恩

赖菁菁博士以《巴赫金对话理论解读复风格华彩段——施尼特凯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华彩段分析》为题进行汇报,作者介绍了她对施尼特凯的华彩段研究视角的变化,从最早的“即兴性和“文本化”的角度,转向为“互文理论”,最后尝试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进行切入。赖菁菁博士认为巴赫金对话理论不禁解决了之前研究方法存在的一些局限,并升华了结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体裁和作曲手法层面的关系,华彩段体裁结构与复风格作曲手法之间的对话。二、作曲家多元身份背景层面,作曲家身份、思想背景中的对话.三、音响关系层面,复风格华彩段的狂欢化表达。四、方法论与作曲观念层面,文艺批评理论与音乐创作的对话

刘经树教授评议:这个选题在西方研究中不是很多见,也很有意义。刘经树教授他首先是对西方文本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文本研究与传统音乐研究的不同之处。然后对这篇文章提出的建议是,文章中缺少了施尼特凯和巴赫金的文本理论的一个对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对接。,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韩锺恩教授评议:充分肯定了这篇文章的选题与内容,文章的表述也非常清晰。这是赖菁菁博士论文的延伸研究,做的得很深入,我认为这样很好,有助于学者形成自己的研究领域。韩锺恩教授他对于文章提出几点思考,一是“即兴”话题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如果说华彩乐段从早期的即兴性到后来的固定文本,那施尼特凯这种复合风格中会不会有更高级,或不同于以往的“即兴性”出现?这个问题可以在再深入研究。二是文章中除了表达“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有“怎么样”的表达,实际上是作者个人需要有一个的评价,甚至是更高层次的哲学性回应。


论题2:米雅斯科夫斯基《第十三交响曲》创作研究

发言人:李文吟

评审教授:邓希路、汪申申

李文吟博士以《米雅斯科夫斯基<第十三交响曲>创作研究》为题,从提问(审视历史定论),观察(重现语境、读取文本),求解(手法现象背后的艺术旨趣及内在意识),总结(作品评价及一点延伸)四个方面对米雅斯科夫斯基创作的《第十三交响曲》进行历史书写的重构与当代再解读,认为此作代表米雅斯科夫斯基人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其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应在20世纪西方音乐文化中引起注意。最后李文吟博士引用了肖斯塔科维奇的一段话“在历史书写中米雅斯科夫斯基的作品并未得到全部的公正对待,我们对他的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或许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客观的审读历史书写中的知名作品和盲区作品,最终还其公正的评价,对于历史研究来讲,对于音乐史来讲是有积极的意义的”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观点,以及对于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反思与实践。

邓希路评议:论文选题特别,对被有意或无意忽略与误解的前苏联作曲家及其重要作品,就所处的文化生态、个人际遇、心灵状态、创作行为与创作成果展开了多侧面、多层次的把握,以此揭示并阐释作品文本的潜在意蕴。论文参阅的俄语文献十分丰富,整篇文章始终没有游离作为音乐终极文本的音响形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音响表象表征与俄罗斯象征派诗歌的审美意趣、精神隐喻与表现手段做一种互文性的比较。也以此揭示《第十三交曲》的艺术特征与隐喻,展现出音响形态分析能力与学术洞察力,并对这个作品进行一种重新的一种新的一种评价。对于这篇文章有我个人认为这部作品在宏观分析上做得的不错,但在细节分析稍有不足,另外可以增加配器分析的比重。

汪申申评议:米雅斯科夫斯基《第十三交响曲》充分表现了当时音乐家的创作心理状态,对于我们了解苏联音乐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肖斯塔科维奇对于作曲家也有很高的评价。汪申申教授建议文章在现在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的扩充,将音乐形态分析与结构分析更紧密的地结合在一起。


二、2021124日上午第二场(主持人:陶辛)

论题1:论斯特拉文斯基芭蕾音乐的演化——从《众神领袖阿波罗》《奥菲欧》到《阿贡》

发言人:刘益玎

评议专家:叶松荣、汪申申


刘益玎博士以《论斯特拉文斯基芭蕾音乐的演化——从<众神领袖阿波罗><奥菲欧><阿贡>》为题,文章对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剧作综合性的体裁研究,以音乐创作为主线,并联动联系体裁所涉及的社会协作、历史环境、舞蹈编排等方面。通过对作品各自音乐风格的异同(从新古典主义到序列主义)及其相互联系的分析,展现斯特拉文斯基通过芭蕾音乐这种体裁所体现的变迁历程。探索从《众神领袖阿波罗》《奥菲欧》到《阿贡》的30年间芭蕾音乐演化的成因、发展和结果。

叶松荣教授评议:作者主要对三部作品风格演化的探索,他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个是对以古希腊神话题材为主题的三部芭蕾音乐主题、形式和内涵的分析和概括,文章以塑造、引领、延展、集结升华为内在脉络。第二个,论文以美国社会学家贝克艺术理论为视角,以艺术进程的原理为视域,体现了作者研究明确的目的性。第三,是全文并不是停留在音乐风格的演化层面,而是把音乐风格的演化与芭蕾舞蹈的特质联系起来考察,其要义就是要探讨音乐风格演化的根源。他叶松荣教授为文章提出了一点建议,在以对三部芭蕾音乐风格的眼风格演化进行探索的时候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寻找创新点。

汪申申教授评议:汪申申教授指出关于斯特拉文斯基芭蕾音乐的研究多集中在他早期的三部作品,对他的中期和后期的芭蕾音乐的研究,目前见到的文章并不多。刘益玎的这篇文章在选题意义上值得肯定。同时也对文章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这三部作品是斯特拉文斯基中后期的作品,以”“斯特拉文斯基芭蕾音乐的演化”“作为标题不太合适,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建议修正。二是作者选择这三部舞剧的联系点是都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但是文章中芭蕾音乐与古希腊神话题材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并未论述,也没有相关的具体说明建议,应有所补充。三是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剧音乐与其他音乐作品的区别,可以从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论题2:用交响曲创造一个世界-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叙事策略探赜

发言人:张晨

评议专家:陶辛、韩锺恩

张晨博士以《用交响曲创造一个世界-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叙事策略探赜》为题,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展现出《第二交响曲》包容的多元复合形态。作曲家的整个人生观与世界观恰恰蕴藏在交响曲这种充满二元对立的、哲思的体裁之下。他通过关联性音调、引导性动机创造的多维想象、对死亡的思考、对来世的憧憬讲述了一个起源于葬礼的故事,通过螺旋式上升的找寻,求得生命与死亡的答案。作品中永久的救赎的荣耀就像贝多芬“欢乐颂”所颂扬的全宇宙的兄弟之爱一样,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宏伟,世间没有词语能描述这一感情。

韩锺恩教授评议:对这篇文章是持非常肯定的评价,也提到文章通过叙事策略对这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作品进行研究很有意思。韩锺恩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指出通过音乐来叙述,借用美学当中的两个词语,是做他律性叙事与自律性叙事,他律性叙事更多表达的是一种诗意,自律性叙事表达的是一种音响结构本身的诗性,两方面都可以做进一步思考。二是在标题当中提到用交响曲创造了一个世界,应该进一步思考马勒创造的是一个什怎么样的世界,同时这个被创造的世界本身是如何叙事,这些方面都是值得考虑的。三是在自律性叙事中,还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叙事和修辞这两个问题连接在一起,叙事如果没有艺术修辞是无法成为艺术读本或是审美对象。所以马勒的叙事的艺术修辞手法是什么也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最后提出研究马勒的叙事状态,必须要关注马勒的整体研究。

陶辛教授评议:这篇文章的核心是叙事策略,韩锺恩教授对这篇文章中的音乐叙事已经做了学理上很详细的阐述,就不再赘述。这篇文章中间有一段“一个英雄面对着这自己的爱人的这个葬礼上”的表述,算是狭义的叙述,陶辛教授通过自己的研究,展示了通过一种更加细致的文本细读去寻找音乐叙事中能指和所指的关联,因为这种关联是需要赋予的,任何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是需要赋予的,而这个赋予是有某种偶然的机遇形成的,然后再加上后来者的不断的继续建构来形成的。这可能是我们去探讨音乐的叙事问题的一个可能的途径之一。


三、自由讨论与闭幕式

自由讨论环节由孙国忠教授主持,。在长达近两小时的自由讨论中,评议教授和青年学者们利用这个时间充分地对研讨会的发言作了深入的互动、讨论和交流,涉及选题、研究路径和方法、美学视角、史学研究的倾向性、理论术语和译文的准确,甚至文字的表达中的规范化等,深化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与见解,各位学者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收效极佳研讨会的效果,并充分地肯定了青年学者在这次研讨会上所表现出来的学术成果和进步。讨论中大家还对学术研究要突破禁区及研究中国音乐等问题的不同认识作了交流。王晡教授特别总结了几点感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备,这次会议新设了自主报名参会,扩大了评议教授邀请范围,学者们带来了新的研究模式、课题和方法,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如苏联音乐、芭蕾作品、方法论课题-误读理论、新人新作研究、音乐图像学相关等),在研究方法的突破(音乐管理、社会学、美学、叙事方法、实证方法的进化),甚至论文写作和汇报形式上都有新的扩大和珍贵收获。他还提出,史学研究的方法要有更多原创性的开拓追求,我们不能变成西方思潮理论单纯的展示者、解释者、验证者和实践者,要克服学术惰性,从个人特有的研究中总结原创的新方法,虽然不可能奢望建立理论体系,但是有必要在方法原创上有所追求。在论文写作中要加强完整性和成品意识,独立完成,不要指望以别人的批评来“修改”,例如标题和主题内容的不符,主议题和“前奏”的比例失调等等,都可以从跳出自设框架,俯瞰和宏观关照中发现问题,作得更好。年轻人要充分发挥潜力和能力,拓展研究课题,拿出新成果。会议最后的自由讨论取得了比以前几次论坛更大的收获。

会议闭幕式有由杨燕迪做总结发言,他感谢十二位青年学者,为此次研讨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呈现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感谢所有评议嘉宾,通过互动交流产生学术碰撞,让参会同仁得到很多收获。感谢会议组织方、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学会秘书处王晡教授,为此次研讨会所做的大量工作,使得此次会议顺利的进行。最后杨燕迪会长表示西方音乐学会将会继续坚持青年学者研讨会的制度,同时也希望各位学界同仁以提高中国关怀意识、提升理论方法论意识、提倡扎实严谨学风,并以此共勉。他还预告了明年(九月)将在哈尔滨音乐学院召开学会第七次年会及初定主题,明年七月参与主办于润洋纪念研讨会,和经秘书长联系、学会将向《音乐研究》推荐此次研讨会优秀论文事宜。

至此,2021·苏州·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青年学者研讨会正式落下帷幕。